Contact Us for More Information

常見的維生素:水溶性與脂溶性,你該怎麼補充才健康?

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參與多種生理機能。然而,過量補充可能導致健康問題,尤其是取決於維生素的「水溶性」或「脂溶性」屬性。

1.水溶性與脂溶性維生素的區別

水溶性維生素:包括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,可溶於水,過量攝取通常會隨尿液排出。例如,補充過多的維生素B群可能會導致尿液呈現金黃色,這是身體未完全吸收的結果,因此中毒風險較低。
脂溶性維生素:如維生素A、D、E、K,需溶於脂肪才能被吸收,過量攝取會累積於體內,難以隨水代謝,可能導致中毒。例如,不少人為預防骨質疏鬆而補充維生素D,若攝取過多可能出現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國人維生素攝取現況
根據最新衛福部《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(2022年版)》資料顯示:

水溶性維生素:葉酸(維生素B9)隨年齡增長,血中濃度較高,但部分人群邊緣缺乏,特別是13-44歲男性,缺乏率達24.7%-36.2%。葉酸不足可能導致巨母紅血球性貧血,出現疲勞、心悸等症狀。
脂溶性維生素:維生素D的攝取普遍不足,僅達每日建議量的一半,女性攝取量更低。缺乏可能導致骨質疏鬆,但過量補充則可能引發副作用。

  1. 維生素補充建議

維生素C: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~500毫克,市售產品多含500~1000毫克。建議適量補充,並搭配水果及足夠水分。過量可能引起腹瀉、腎結石等問題。
維生素B群:建議選擇緩釋型劑型以提高吸收效果。因部分B群成分如B3、B6和B12可改善睡眠,建議睡前服用,但若產品含牛磺酸,則適合早上服用,以免影響睡眠品質。
維生素D: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 IU以下,避免選擇含魚肝油的產品以降低過量風險。一般人可多攝取魚類、蛋奶製品,自然補充維生素D即可。

  1. 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來源

維生素B:牛奶、糙米、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動物肝臟等,幫助鐵質吸收及能量代謝。攝取需注意每日上限,例如B6不超過80毫克,B3不超過35毫克。
維生素C:芭樂、奇異果、草莓、彩椒等,有助於傷口癒合及促進鐵質吸收。
維生素D:牛奶、蛋、魚類等,幫助維持骨骼健康及免疫功能。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~15微克,50歲以上應增加至15微克,但不宜超過50微克。


結語
維生素補充應根據個人體質、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進行適量攝取,避免過量使用保健品導致副作用。同時,均衡飲食是獲取足夠維生素的最佳途徑。

.

發佈留言